User Tools

Site Tools


tech:encode

在所有字符集中,最知名的可能要数被称为ASCII的7位字符集了。它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(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)的缩写, 为美国英语通信所设计。它由128个字符组成,包括大小写字母、数字0-9、标点符号、非打印字符(换行符、制表符等4个)以及控制字符(退格、响铃等)组成。 但是,由于他是针对英语设计的,当处理带有音调标号(形如汉语的拼音)的欧洲文字时就会出现问题。因此,创建出了一些包括255个字符的由ASCII扩展的字符集。其中有一种通常被称为IBM字符集,它把值为128-255之间的字符用于画图和画线,以及一些特殊的欧洲字符。另一种8位字符集是ISO 8859-1Latin 1,也简称为ISOLatin-1。它把位于128-255之间的字符用于拉丁字母表中特殊语言字符的编码,也因此而得名。 ASCII码格式

ASCII码格式 欧洲语言不是地球上的唯一语言,因此亚洲和非洲语言并不能被8位字符集所支持。仅汉语字母表(或pictograms)就有80000以上个字符。但是把汉语、日语和越南语的一些相似的字符结合起来,在不同的语言里,使不同的字符代表不同的字,这样只用2个字节就可以编码地球上几乎所有地区的文字。因此,创建了UNICODE编码。它通过增加一个高字节对ISO Latin-1字符集进行扩展,当这些高字节位为0时,低字节就是ISO Latin-1字符。UNICODE支持欧洲、非洲、中东、亚洲(包括统一标准的东亚象形汉字和韩国象形文字)。但是,UNICODE并没有提供对诸如Braille, Cherokee, Ethiopic, Khmer, Mongolian, Hmong, Tai Lu, Tai Mau文字的支持。同时它也不支持如Ahom, Akkadian, Aramaic, Babylonian Cuneiform, Balti, Brahmi, Etruscan, Hittite, Javanese, Numidian, Old Persian Cuneiform, Syrian之类的古老文字。 事实证明,对可以用ASCII表示的字符使用UNICODE并不高效,因为UNICODE比ASCII占用大一倍的空间,而对ASCII来说高字节的0对他毫无用处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就出现了一些中间格式的字符集,他们被称为通用转换格式,即UTF(Universal Transformation Format)。常见的UTF格式有:UTF-7, UTF-7.5, UTF-8,UTF-16, 以及 UTF-32。

UTF-8可能需要6个字节。用4个或6个字节去编码一个UNICODE字符可能太多了,但很少会遇到那样的UNICODE字符。 UTF-8转换表表示如下:
Unicode/UCS-4
	
bit数
	
UTF-8
	
byte数
	
备注
0000 ~
007F
	
0~7
	
0XXX XXXX
	
1
	
0080 ~
07FF
	
8~11
	
110X XXXX
10XX XXXX
	
2
	
0800 ~
FFFF
	
12~16
	
1110XXXX
10XX XXXX
10XX XXXX
	
3
	
基本定义范围:0~FFFF
1 0000 ~
1F FFFF
	
17~21
	
1111 0XXX
10XX XXXX
10XX XXXX
10XX XXXX
	
4
	
Unicode6.1定义范围:0~10 FFFF
20 0000 ~
3FF FFFF
	
22~26
	
1111 10XX
10XX XXXX
10XX XXXX
10XX XXXX
10XX XXXX
	
5
	
说明:此非unicode编码范围,属于UCS-4 编码
早期的规范UTF-8可以到达6字节序列,可以覆盖到31位元(通用字符集原来的极限)。尽管如此,2003年11月UTF-8 被 RFC 3629 重新规范,只能使用原来Unicode定义的区域, U+0000到U+10FFFF。根据规范,这些字节值将无法出现在合法 UTF-8序列中
400 0000 ~
7FFF FFFF
	
27~31
	
1111 110X
10XX XXXX
10XX XXXX
10XX XXXX
10XX XXXX
10XX XXXX
	
6
tech/encode.txt · Last modified: 2018/07/24 08:13 by 127.0.0.1

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, content on this wiki is licensed under the following license: 沪ICP备12046235号-2
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